斗转星移,歌坛潮起潮落,谁是今日弄潮儿?美声界自知美声不是本国土生土长的艺术,又缺乏广泛基础,难以领导文化市场潮流,但随着高雅音乐的回升,听众欣赏品味的提高,艺术家们也看到了漫漫天涯路上的曙光。
作为高雅艺术的一个门类,美声即便在流行歌曲风靡得如狂如醉之时也未曾退出舞台,并且是一些表现高艺术品位晚会的象征。但也许是因为艺术与金钱不能并容之故,美声歌唱家们的收入少得羞于启齿。在与通俗歌手、民族歌手同台演出中,美声歌手的酬金也只有通俗民族歌手的几十分之一,这使得许多咽不下这口气的名演员拒绝商业演出。美声演唱泰斗李光曦今年在北京音乐厅的火爆演出中,最高可拿到二千元,算是创纪录了。他参加中央电视台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,获三等奖,得到两千元奖金,这对于那些一出声就要上万元的大牌通俗歌手来说,自然是不值一哂,可是在美声演员手中就是沉甸甸的了。在国际上获过大奖、国内“梅花奖”得主、男高音歌唱家刘维维在北京音乐厅的出场费也只几百元,在一些电视台的演唱基本上没有报酬。他的前辈、从艺近50年的著名歌唱家刘秉义也比他高不了多少。谈起此事,刘秉义的语气倒是很平和,他认为不必与通俗歌手的商业演出相比,而他自己也不大参加商业演出,觉得不太适应那样的演出。
淡泊者超然物外,但大多数人则不能平衡心态。前些年,大量高雅音乐人才外流,有的去了国外,有的“挪窝”到别的团体,老演员里能演出的所剩无几。有些名演员虽然去国离乡,终不能忘情故土。有低音歌王美称的温可铮从九岁开始登台,歌唱生涯几近60年,赴美后创下新事业,最近作为纽约华人爱乐合唱团团长回来演出,大受欢迎,老艺术家浑厚的歌喉和幽默的表演赢得热烈掌声。他说,我们国内的声乐人才很有前途,应当扶植他们,给他们更多条件。在一些国家,高雅音乐得到三方面支持:政府投资、企业赞助和票房收入,各类音乐会都有观众群,演出票提前半年就售出,那么我们呢?
我国许多美声歌唱家都对前景表示乐观。中青年代表人物刘维维说,老一辈艺术家仍活跃在舞台上,年轻一辈也有很多人崭露头角,广州新建音乐厅,上海新建歌剧院,北京正在兴建国家大剧院,从南到北逐渐形成大气候。在大学兼任音乐教授的刘秉义认为美声有了转机,他说,北京音乐厅的演出多了起来,合唱、独唱、重唱、声乐、器乐演出不断,而且经常座无虚席。年轻人,特别是大学生对美声兴趣较浓厚,希望懂得如何欣赏,如何区分水准高低,因而面向学生连讲解带演唱的普及型音乐会尤其受欢迎。简易化了的《茶花女》等歌剧的演出也使洋歌剧获得了新的观众。著名声乐指导雷克庸说,中国有一批正在学钢琴、小提琴的孩子,父母们并不一定都想让孩子成为音乐家,而是为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投资。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后就不会满足于听只有一个八度的流行歌曲,美声将会有更多高文化层次的听众。
但也有一些名家清醒地指出美声界自身的不足,如涣散的现状形不成声势,在文化市场相对狭小,演员缺少热情和责任感,演出不到位等。前不久一家中央级歌舞剧团赴台湾演出歌剧《图兰朵》,第一场便因女演员紧张失控唱错了词而险些砸锅,幸得乐队指挥有经验,不动声色地指挥乐队作了弥补,但还是让观众中的内行听出来,第二场挽回了面子,演出受到好评,行家称赞男主演戴玉强的声音很有穿透力。
郑莉是受欢迎的青年歌唱家之一,多年来在美声唱法上艰苦探索并获得成功。她认为美声唱法之所以与听众有距离主要是演唱者吐字不清楚,听众听不清唱什么也就难以产生兴趣。为此,郑莉在这上面下了功夫,并吸取了其他演唱方法,洋为中用,获得了观众的喜爱。郑莉还认为,美声唱法需要更多的新作品问世。现在演唱的大多是老作品,至今女高音还主要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歌,而一个唱法的兴起,应该靠更多的新作品、好歌的传播来带动。